15年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年终总结,16年却没有动笔的念头,因为16年的经历确实是乏善可陈,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写的。现在已经到了2017年最后一天,回首过去一年,确实是感慨万千,在各个方面我的人生都达了一个新的高度。现在回想起来,也许16年一年的蛰伏正是为了17年的一飞冲天做铺垫呢。
17年第一件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是春节。从小到大的各个春节,我最讨厌的就是家庭聚会,每次在其中都是无所适从。17年的春节是我第一次感到这种家庭聚会还是有点意思的。大家喝喝酒,聊聊天,吹吹牛,感觉还挺好。
随后就是17年第一件比较有成就感的事情了。考研初试成绩公布,惴惴不安地等了两天之后,终于得知了自己的分数——408分,在所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考生中间排到10名左右。可以说远远超过了我之前的预期。之前自己的估分也就是在380分左右。接下来就是复试。不得不承认,我在初试之后有点麻痹大意,觉得自己已经十拿九稳,因而没有在复试上下多少功夫。复试时自己抽到的签比较靠后,其他排在后面的考生都在向已经复试完的考生了解面试的情况。我故作清高没有参与,甚至在叫号叫到我的时候刚施施然从厕所出来。尽管如此,复试我仍然拿了89分。回想起来,可能是因为自己态度比较坚定,对一些“刁钻”的问题解释的比较合老师胃口?不论如何,两周以后考研结果公布,我位列本专业方向第一名。听起来有点吹牛逼,但我在16年下半年准备考研时在图书馆四楼的栏杆前思考人生时,确实多次设想过这样的情景,因为我感觉这个专业方向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。如今幻想成真,有一种做梦的感觉。可以说,力压群雄的考研成绩是我从小到大最大的成就之一,也极大地增加了我的信心。
考研的事情定下来之后,接下来就是实习。现在回想起来,3月中旬到4月中旬之间焦头烂额东奔西走的找实习经历仿佛还历历在目。不得不承认,西安这边实习生的岗位确实比较少,加上我可以实习的时间比较短,满打满算也就三个月多一点,我又不想做那些端茶倒水的工作,种种原因加起来,导致自己屡屡碰壁。最后我一度灰心丧气,想甩头不干回家考驾照去。正在这时,TP公司伸出了橄榄枝。接下来就是两轮面试,培训,正式上岗。然后就是租房子,搬出宿舍,开始自己的夜班生活。直到6月底项目被解散之前,TP的工作几乎可以说是十全十美。虽然是实习生,但拿的是正式工的工资,而且对于一个大学没毕业的学生来说算是相当可观了。租的房子离公司很近,通勤时间只有半个小时。房租也很便宜,虽然条件有点简陋,但自己从小从农村长大自然不会太在乎这些。唯一的缺点就是工作时间都在晚上。不过自己只是临时做几个月,即使长期夜班对自己的生活有害,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。自己当时还一度考虑过要不要来一个gap year。在这里工作一年的时间,工资就足够付我研究生的学费了。然而好景不长,5月中旬就流传出项目可能要倒闭的消息,6月份几乎就可以断定已经是实锤了,6月底项目正式黄掉,所有同事都被遣散。可以说,这段短短的实习经历教会了我太多的东西。首先有了对大公司工作流程的直观感受,其次是夜班生活对自己自制力的挑战,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对劳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,突然开始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拼了命也要进体制了。总而言之,这段实习经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,特别是在口语一直是自己的弱项的情况下。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竞争,居然还没有落下风。这是我17年第二件有成就感的事情。
实习草草结束,回到学习准备毕业事宜,和朋友同学们道别。说实话,当时自己有点多愁善感,但也没有太往心里去。下半年在北大的宿舍里面躺着,半睡半醒之间回忆往事,才会偶尔惊觉人生中重要的一页已经成为过去式,很多多年的朋友今生能够再见面的次数已经屈指可数了。有时还会想起毕业当天的事情,退空调押金,去教学楼办毕业手续,领毕业证学位证,西门偶遇贺晓琳于英卓等人,和帅锋赶火车,向西安道别……当时并没有多少特殊的感觉,甚至感觉这只是自己人生中普通的一天。然而在自己半睡半醒的梦境中,每一幕都清晰异常,让人鼻子发酸。不论如何,四年的大学生活确实已经结束了。四年前入学时,自己曾以西外为耻;四年后毕业时,虽然谈不上以西外为荣,至少能够以平常心看待了。靠着大二大三大四三年的苦行僧式的生活,总算摆脱了囚笼,有机会刷新自己的学历,也算是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吧。
接下来就是暑假,也许是人生最后一个暑假。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刚回家的那几天,天气炎热无比,我就动了再装一台空调的念头,然而父亲却是竭力阻止,说是电压的负荷已经过高,没法再添加新设备了。说实话,这也是我想逃离家庭的重要原因。没有自己的空间,生活就像一团泥淖,沉浸其中根本没有发力的地方。近两年和父母通话,已经可以明显感到自己和父母之间已经没有多少共同语言。父母完全不了解我在忙什么,也无法理解。所有的话题只能围绕家中发生的事情来进行。有时候打电话甚至变成了一种折磨。然而我又知道我这辈子也无法还清欠父母的恩情,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到家庭中来。实在是矛盾,自己却又无可奈何。暑假办理了生源地贷款,本来以为可以解决自己的学费问题,没想到贷款额度竟然有上限。这就很尴尬了,因为我刚刚把自己剩下的所有工资花了买了一台新电脑。最终还是靠父母付了学费。父母也没有任何的抱怨,没有怪我花钱花得太多,这也增加了我的愧疚之情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亲子关系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。这也许就是我的命吧。
九月份开学,第一次北上而不是南下。接下来就是半年的研究生生活。整体的感受:同学们确实很厉害,但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厉害。但这里与本科学习环境最大的不同是,大多数人都很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。在钻研某个题目时,大多数人都不会吝惜自己的精力,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相比较而言,本科的时候,经常会出现一个人出力,其他人搭顺风车这种现象。某人花很多时间精力在某个研究问题上面,甚至会怀疑自己做的事情值不值得。在北大,永远不会担心自己用力过猛,因为大家都在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。同样,这件事可能也和同学们的水平有关系,例如在本科学校时,老师的要求可能是“不能引用百度百科上的东西”,到了北大以后,老师的要求则变成了“CNKI上面的论文不能全信”,这无疑是巨大的差距。这半年的学习生活,总结下来就是前紧后松。刚刚开学的那几周,同学们本身都还没适应研究生生活,偏偏这个时候的作业最多,翻译课每周要交作业,翻译技术原理与实践的小组讨论课也像催命一样,最终的结果是每天都是忙得昏天黑地;到了学期末,反而变成了每周只有两天有课,大把的时间可供自己自由支配,实在是有意思。这半年下来,自己的编程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,在阿里云上有了自己的服务器,这应该是本学期自己学习方面的最大收获了。英语方面,几乎一直在吃老本,直到11月底在痛定思痛,重新开始了阅读经济学人的计划,目前已经坚持了一个月,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。
社交方面,这半年可以说没有多大的收获。自己本来就不是一个social person,也不喜欢结识陌生人,因此和所有人的交往都维持在professional的级别。要说私人的交情,可以说几乎没有。这样做的好处是,自己的时间几乎完全属于自己,不存在任何丢失时间的可能。缺点是自己想要私下和其他人探讨一下人生时,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对象。作为一个周期性抑郁的人,还是很需要定期和他人交流一下内心的思想。不过现在回想起来,其实本科时候我已经是这样了,不会主动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。但由于本科时候集体活动比较多,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,大家之前的感情还比较深厚一些。到了研究生阶段,大家自己忙自己的事情,我瞬间就变成孤家寡人了。其实也无所谓,most of the time, I handle solitude just well, and it’s good for me.
2017年,可能用光了我出生到现在所有的运气。考研总排名第一;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找到了工资相当decent的实习;实习项目正好在毕业前结束,让自己有时间和大学生活告别;纠缠的感情虽然不是以自己想象的方式了断,但事后却发现这是最好的选择;本年结束的时候,找到了一份还算可以的兼职,经济独立已经不再是梦想。感谢这一年命运的眷顾,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,更上一层楼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New Year Resolution
一、每周阅读The Economist(至少完成导语部分),定期整理生词
二、至少单独完成一个1000行以上的Python项目
三、完成所有LintCode上的简单类题目
四、每周至少6天七点半之前起床
五、学期内至少回家一次
六、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
七、年底存下三万元!